教育教学
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获奖密码”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1-11-02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 韩雪 逯心一 图片:周富敬 访问量:

近日,足彩澳门即时盘_外围体育投注app-【唯一授权牌照】气象海洋学院某系荣获首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教材建设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面覆盖教材建设领域所创立的专门奖励项目,也是全国教材建设领域的最高奖。

教材体系面向战场

该系气象海洋教学团队诞生于抗美援朝战火之中。当时我国气象研究刚起步,数据少得可怜,不足以支撑教材编写。没有案例就去翻阅国际前沿的文献,没有数据就一头扎进实验室,靠着“土办法”,团队先驱张丙辰教授牵头编写了国内第一部《天气学》教材,成为国内气象海洋领域同类教材的范本。

可以说,这支团队的血液里天生就带着“战斗基因”,历经70余年发展,从顶层设计着手,团队已经形成了面向战场、面向全军的气象海洋保障人才培养教材体系。

为实现与战场的无缝对接,团队频繁深入基层部队调研,以调研带回的数据与案例完善教材,实现教材与部队需求同步,确保学员所受教育不落伍,并利用岗位实习加深学员对书中案例的理解,提高操作技能水平。打通院校教育与部队在岗学习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链路,构建院校教育、部队教育训练和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材体系,进一步强化学员本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团队制(修)定气象海洋领域教学大纲15部、人才培养方案33部、课程教学计划455门,编写出版130余部(套)教材、训练大纲和技术手册,建立面向全军、动态更新、开放共享的教材资源库,开发了10门军事职业在线课程,推进教材体系立体化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材内容紧跟前沿

2014年,团队成员刘教授发现老版《数值天气预报》的某些章节内容浅显,达不到本科阶段人才培养要求,随即决定重编教材。但新编教材谈何容易,当时师资和科研力量紧缺,且没有经费支持。

“工作在八小时以内,成功在八小时以外。”大家将所有休息时间投入到教材编改工作中,累了就趴在办公桌前睡一会。重编一本教材所要补充的数据与案例超乎想象的多,但这海量数据与案例,硬是被他们通过实验填补,并完成最后修订,历时两年之久。

此外,团队还承担了全军首批军事职业教育MOOC建设任务。自2019年上线《短期天气预报》和《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应用》等课程后,5大战区气象海洋保障部门及基层单位积极选课,选课率在同类课程中名列前茅,部队反响热烈。

近年来,团队对20余部本科生、研究生通识教材进行了新编或再版更新。新修订的《新编数值天气预报》获气象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动力气象学》《大气探测学》《现代天气预报技术》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多家高校列为主要教材,在气象海洋领域同类教材中使用率最高,收获了“质量高、效果好”的赞誉。

职业教育贴近部队

气象海洋作战保障需求随着战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团队的军事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必须要不断调研和论证部队岗位能力需求。

团队以胡友彬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技术骨干常年与一线保障部队保持密切联系。每年通过数百次电话咨询和直接上门服务等方式为部队提供高质量服务。根据这些热乎乎的需求,他们还为部队送去了《卫星气象水文数据广播接收系统保障与应用》和《气象水文信息网络工程保障教程》等教材。

近年来,团队组织编写气象海洋专业士兵职能技能鉴定训练考核大纲、考核标准等法规;为在线课程建设电子教材和配套资源;紧贴全军气象海洋装备更新,围绕新型需求开展气象海洋岗位训练,针对重要军事演习和重要任务的装备培训和使用维护需求,编写10余部培训教材和技术手册。

战区某中心气象参谋曾这样评价:“国防科大气象海洋学院编写的系列丛书,既能作为部队操作使用的培训教材,还可以成为装备维护管理的技术参考资料。”

“多年来,我们坚持‘将教材写在部队岗位上’,积极促进战场需求与课堂育人双向对接,培养实战所需的气象保障人才,打造瞄准一线需求的课程体系。”团队成员李毅表示,他们将积极落实军事气象保障学科方向发展意图,探索院校-部队一体化的军事气象海洋保障人才培养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