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优秀教员风采 | 亦师亦友,育人也育“心”
发布日期:2021-09-16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 赵娜娜 通讯员:韩雪 视频:邱天舒 严芷菱 访问量:

“大家先抬头看一下,今天是什么云,云的量状高分别是多少,这预示着天气会有什么变化?”每次上课,气象海洋学院刘西川教员总是要求学生提前10分钟集合,并带着学生爬到实验楼的露天平台上观测天气。“‘川哥’的课特别有意思,我从来没有缺席过。”学员蔡乐乐回忆起刘教员的课,脸上洋溢着喜悦。

“理论学习要落到具体实践应用上,才能转化为实战能力。”这是刘教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6年来,他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紧密结合战场环境保障需求创设教学情境,紧贴基层部队观探测工作实际设计教学任务,高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

刘西川在户外给学员讲解

为了让学员学懂学透知识点,刘西川结合课程内容置办了满满两货架的测量仪器,学员在课堂上可以一边听讲,一边动手拆解仪器,查看内部结构和工作机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知识掌握得再好,实际操作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在一节实践课上,刘教员安排学员分组利用光学经纬仪来测风,在测风气球飞入空中后,学员需要实时调整光学经纬仪的方位角和仰角来跟踪气球。经过课上的理论学习和仪器操作,大家本以为这节课的任务会很轻松,结果却不尽人意:有的学员只顾看仪器刻度,把气球追丢了;有的学员只顾跟踪气球,忘记读取刻度,错过最佳观测时机。

“这可急坏了那帮孩子!个个垂头丧气的。”刘教员笑着回忆道。大多数学员都是第一次接触仪器,不能熟练运用也在情理之中,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他决定利用课后时间给大家“开小灶”。

刘西川上课

课后,刘西川教员成立了“小气象台”,定期组织学员到学院建设的观测场中架设仪器、维护设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将“熟能生巧“做到极致。在此基础上,刘教员还积极联系有关军地单位,带学生前往参观见学。

一次,刘教员带学员到长沙莲花国家基本气象站学习,正好遇到天降大雨,学员一边躲雨,一边遗憾道“白来了”。可这在刘教员看来,正好是一个难得的现场教学的机会。他招呼大家走进观测场,一起观察“翻斗雨量计”测量雨量的过程。“大家想想看,雨量筒的边缘为什么设计成刀刃形?如果是平面,雨滴落下来时会受到什么影响?” 那一次课成为学员黄建成口中“终生难忘”的一课。

刘西川和学员在长沙莲花国家基本气象站

“只学会运用仪器还不够,重要是创新。”刘教员在课堂上经常会提出这三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是进口仪器?我国自主仪器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能不能自己动手设计仪器?”他希望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大气探测发展的历程,更重要的是思考未来仪器的发展方向。

为此,他组织了大气探测兴趣小组,鼓励学员自己设计仪器,购置光源、镜头等原材料,搭建实验平台,当相机拍到雨滴的图像时,学员们都兴奋地击掌庆祝。学员体验从原理创新、工程设计到实践检验的全过程,提升了系统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员眼中,刘教员不仅是教员,更是关心自己日常生活的亲密战友。

2020年初,疫情爆发,他的研究生主动回校支援学院防疫工作。当时,学院学员数量少,食堂饭菜定时、适量供应。听说有些学员因忙于消杀工作而错过饭点,刘教员便和自己的爱人一起下厨,打包好饭菜给学员送过去。

2021年就地过年期间,了解到学员已经一年多未能与家人团聚,他便邀请5名学员到家里来吃年夜饭。“大气探测的课题做得怎么样了?”饭菜刚上桌,他便条件反射似地考察学员的学习进度。“这是饭桌,不是讲台。”他的爱人打趣道。

刘西川和学生们

平日里,小到今天听了哪位教授的课,有些什么感受,大到毕业去向的选择,学员都会主动与刘教员交流。他们把刘教员当成交心的朋友,遇到困难找“川哥”也成了学员们的共识。

“我在这个专业读书11年,教书6年,未来还有更多的6年,希望可以尽我所能,帮助更多学员在强军兴国的路上做出贡献。“采访接近尾声,刘教员谦虚地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