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院士、专家齐上阵,打造通晓战争的海天人才
发布日期:2022-04-13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 韩雪 雷鹏正 图片:周富敬 滕义超 访问量:

近日,一场由院士参与、资深教授全程跟踪、青年教员担任主建的多层次、全维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论证工作在国防科大气象海洋学院拉开帷幕。

通过系列论证,该院针对大气科学与海洋科学两大学科门类、5个本科专业、41门本科生课程、40门研究生课程展开全面修订。聚力培养通晓战争的科技专家与掌握科技的军事专家,努力在军队人才培养中发挥新时代海天人的作用。

课程要有浓浓战味 ?

“你们看这些课件,发现不同之处了吗?”打开气象海洋学院教员李昀英的电脑,名为《军事气象学》的文件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拉开目录,近20年十多个版本的课件一目了然,最老与最新版本的差异显而易见。“现在有最新的武器装备案例。”几个青年教员讨论道。

▲ 李昀英授课

“这就是我们要有的味道!”《军事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类中极具特色的一门课程。这门课为军事气象保障任职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军事’就是这门课的核心,无论怎么变化都不能丢弃。”李昀英目光坚毅地说道。

可教员们天天办公室、教室两点一线,浓浓战味哪里找?曾经,这支教学团队一度陷入瓶颈。

“没有去过部队的,就‘借东风’,从别人身上谋经验。”主建人张云、李昀英等人迅速召开系列“诸葛亮会”。于是,老师成为了学生,一场场任职报告会、一线分享会、案例分析会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此外,抓住亲身前往战区的机会,时刻与战区保持电话交流也成了他们的常态。

如今,通过多方献言献策,该团队已采用“案例追踪”“分组研讨”和“解惑提升”相结合的特色翻转教学模式,为联合作战培养素质更高的海天学子。

改革要集中拳头出力 ?

对于该院海洋信息工程专业而言,这次论证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的专业比较新,希望各位专家深入指点。”教员王文珂希望借此机会,得到大家好的建议。

过去,该专业名为“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王文珂打趣地说:“地球多大呀,学生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没有特色怎么行?于是,该团队开始改革。

▲ 团队讨论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集中拳头出力,让该专业聚焦海洋需要、更具战味,他们大刀阔斧,聚力创新。表面更改的是专业名称,实际是使该专业瞄准作战保障,将课程与系所科研相结合,促使教学科研双向补充。

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到怎样培养人,在一次次讨论修订中,他们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

教学要取长补短 ?

“这次论证讨论,老教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参与构建大气学科的教员龙智勇说道,“我们团队从老教授黄思训身上学习到很多。”

▲龙智勇与同事讨论人才培养方案

年过古稀的黄思训教授仍坚持手写教案并为学员授课。2021年,一次线上课程的录制中,一位摄影师由衷赞叹:录制了这么多课,第一次遇到年过70的老教授不间断授课4小时。

▲ 魏岗教授与青年教员交流

这种情况并非偶然。某领域专家教授魏岗,从教三十余年,授课方式变了、学生的面孔变了,而他仍坚守一线给本科学员授课。

在氛围的感召下,青年教员们将交流中老教授们的建议写满了笔记本。周一授课的肖汶斌周末提前调试设备;周鹤峰时常对着镜子试讲;程小平用一手漂亮的板书调动学员们的听课积极性......

各教学团队打破壁垒、取长补短,各教员克服困难、全力创新,从全局的角度构建整个知识体系,在耳濡目染中赓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