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技新锐 | 探寻“气象炸弹”的制胜密码
发布日期:2023-04-13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 罗雅岚 通讯员:韩雪 图片:韩雪 访问量:


初谈到“气象炸弹”一词时,余沛龙眼带笑意,“这是少有的气象术语里与军事相关的概念。”他向记者解释,“气象炸弹”又称温带爆发性气旋,其特点如名字一般,变化快、破坏力强、难预测。面对瞬息万变的海战场,气象海洋学院副教授余沛龙将目光瞄准了这一“气象盲区”。

时间拨回到足彩澳门即时盘,余沛龙以优异的成绩博士毕业留校,并加入学院天气预报团队。由于本职岗位需求,“如何找到科研与战场的贴合点?”余沛龙陷入思考,迷茫与挫折如同海浪般席卷而来。

“在军校,科研脱离战场便成了无源之水”,余沛龙一心从源头寻找答案。于是,他拨通了身在辽宁舰的同学的电话,询问其所在单位气象保障的需求,“我们在海上执行任务时,舰艇曾受到过气旋入海后爆发性增强所带来的恶劣天气的干扰和威胁。”

24小时内中心气压急剧下降的爆发性气旋,如同极具摧毁力的“炸弹”。这通电话令余沛龙心潮澎湃,在军内还没有专门针对爆发性气旋这一海上危险性天气系统的有效预报手段,心里那股劲催使他要转型与改变,更加坚定了为战而研的信念。

2019年,在导师张立凤教授与军地相关领域专家的帮助指导下,余沛龙向着几乎空白的领域发起了挑战,从研究生期间的大洋西边界流气候影响方面的研究向危险性天气发生发展机理及预报方法领域拓展,瞄准部队更为迫切的保障需求,研究爆发性气旋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和预报方法。

海洋是有利于温带爆发性气旋发展的重要环境因子。因此,成功预报温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其中的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规律。但过去观测资料的稀缺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对相关方面的认识。起步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从搭建历史数据集到精准识别爆发性气旋,没有基础就一步步摸索。”余沛龙一头扎进了这片广阔的天地。

信念为帆,坚持为桨。历时数年的时间,从查阅、读取海量文献资料,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咨询知名气象专家学者……他不断追踪海洋跟爆发性气旋的关联,提高对爆发性气旋的机理认知,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它的预报效果。

在研究生肖娜的眼里,“余老师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也正是在这日复一日地分析与试验中,庞大的历史数据集已经建立完成,精准识别爆发性气旋在探索中不断被优化,促使这一科研课题“拨开云雾见天日”。

从“0”到“1”的探索创新之路,既无捷径也无坦途。目前,余沛龙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大气和海洋科学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篇,并先后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拔尖人才培育对象,并获评院聘教授。

一夜春雨,新笋破土。余沛龙期待着未来有一天,理论成果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把自己专注的问题做深做透,并将理论成果应用到现代战场中。”余沛龙坚定地说。对“气象炸弹”探索之路仍在继续,他胸怀海洋强国梦,测蓝海、探天际,只为瞄准打赢奋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