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把三尺讲台当主战场,他努力做好学员的引路人
发布日期:2024-04-11 作者: 顾莹 图片:韦达一 访问量:

时钟指向凌晨00:40。

“抱歉王老师,因为考试和组员生病等原因,结题报告拖久了。”学员武玉斌满怀不安地发送了一条消息。

“收到,我先看一下,有修改意见就反馈给你们。”

三天后的凌晨00:34,武玉斌收到王老师发来的文档和一条信息:“标黄部分需要修改完善,我已提供思路,改好再给我看看。”紧随其后,发来一篇论文供武玉斌参考。

对于王老师,武玉斌一直心存感激,“从平时的学习指导到考研时为我提供意见建议,这一路走来,多亏了王老师的帮助。”武玉斌口中的王老师是空天科学学院教授王鹏。执教12年来,王鹏2次荣立三等功,2次荣获学校优秀教师,多次在学校教学比赛中获奖,曾以工科组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先后主讲5门本科生课程,其中2门课程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和军队首批精品课程。

“对他来说,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我发给王老师的论文,他总是细心地批注修改,不厌其烦地修改我的格式、内容等错误。”采访中,学员对王鹏的描述趋于一致——负责、耐心、严谨。

“作为教员,责任十分重大,我们要做好学员的引路人。”王鹏说。在登上三尺讲台、初执教鞭的那一刻,他就在认真思考:如何上好一门课?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还记得第一次以教员身份迈进教室的那天,王鹏背着摄像机径直走向教室后方。在学员们惊诧的目光中,他把摄像机架好、开机,再上台讲课。“下课后,我就回去翻看录像,从仪态、语速、语调再到讲授内容,逐一分析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就这样,摄像机作为王鹏课堂上的“编外成员”,“听”了他整整一年的课,也为他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立下“汗马功劳”。记不清有多少次,王鹏对着空荡荡的桌椅试讲,用摄像机记录下全过程,再一帧帧回看,从中寻找差距、调整改进。

这学期,王鹏为两个班学员讲授“导弹制导控制原理”,虽然是同样的课程,因培养方案差异,学时不同,教案也不尽相同。

尽管这门课王鹏已经教了近10年,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已熟稔于心,但每次上课前他都会重新备课,把工程攻关中的鲜活案例和前沿信息融入教学内容。同时,由于王鹏长期参与学院学科建设,课堂上他时常会从空天学科宏观布局的角度为学员讲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员更好建立知识体系。曾有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这样评价他的课:“课程不局限于教学内容本身,学员可以了解到整个学科的发展动态,对学员夯实专业基础有很大帮助。”

“王老师的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愉快,不沉闷。”这是学员们的一致评价。能让这群思维活跃、个性十足的“00后”学员信服,王鹏下了不少功夫。

“我一直在探索‘翻转’课堂这种模式,学员课前预习,提前思考,课上跟教员进行深度探讨,每学期安排9到10组学员上台讲课,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王鹏说,这种模式实行以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学员上课积极性上来了,期末考试的平均分提高了。

在王鹏的公文包里,有两张表格,记录了这学期两个班57名学员的名单,表格设有多栏,供他标注学员的成绩和备注。

“画圈的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学员。”两张名单中有4名学员的名字下面用红笔标注了小圆圈。每学期正式开课前,王鹏都会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测试,了解他们对前序课程的掌握情况,同时结合课代表提供的情况,梳理出重点关注的对象。

有一年,王鹏协助指导的一名研究生学员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名学员做事总是心不在焉,与刚入学时判若两人。了解后得知,学员从地方大学考来,对军校有些不适应,产生了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王鹏多次抽时间找他聊天,进行正面引导,同时在学习和科研上帮扶指导,渐渐地,学员的状态回来了,王鹏这才放下心来。

很多经王鹏指导的学员毕业之后依旧跟他保持密切的联系,既有专业上的交流讨教,也有工作生活中的沟通感悟。谈到这一点,他的脸上不自觉漾开了笑容。

“三尺讲台就是我的主战场,每当站在上面,责任感便油然而生……”王鹏说,教师这份职业就好比引路人,引领每一名学生登顶知识高峰、实现人生理想,是为师者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