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一支战斗力满格的高素质“孔雀蓝”队伍正阔步走来……
发布日期:2023-03-27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 陈思 王增伟 图片:竺睿瑛 敖琪 李哲 吴滔滔 黄磊 访问量:

3月24日,合肥地域山野,一支三百多人的文职队伍精神昂扬,歌声嘹亮。随着这场长距离徒步行军的胜利抵达,足彩澳门即时盘_外围体育投注app-【唯一授权牌照】第三批文职人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也接近尾声。

举办文职人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是校党委着眼强军强校事业需求,加快锻造过硬文职人员队伍的重要举措。培训坚持立起新兵入伍标准,按照“真、难、实、严”要求,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周密组织教学施训,全方位锻造军政素质。目前,计划的三期集训已圆满结束,让我们拉回时间线,回首这场横贯冬夏,跨越千里的淬火。

固本培元,在理论充电中夯实战斗力

服务保障中心助理工程师葛根宏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平时较少关注“国事”,他认为“搞好本职工作”才是重点,对于法规理论总是被动接收。集训中,来自学校和一线部队的专家授课深深吸引了他,他品尝到理论的魅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文职人员的身份和职责有了新的认识。

精彩课堂带来的还有对自身工作的反思,计算机学院助理研究员曹壮感慨,“第一次见到能把枯燥难懂的政治理论课讲得如此生动,在将来我的课堂上,如果有学生瞌睡走神,我最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是否把课讲好了。”

立行先立心。为进一步打牢维护核心、看齐追随的思想根基,认清姓“军”本质,强化身份认同和奋进一流的使命担当,在每一批次的培训中,集训队都精心组织现地教学、观看红色教育片等活动,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注入灵魂。

万君是信息通信学院一名政工干事,至今她还对自己的被子登上“公示栏”印象深刻:“没想到会检查得这么细,一点不留情面。”在渡江战役纪念馆,老一辈的优良作风再次映入眼帘,她幡然领悟:一床军被从来就不只是一床被子,而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现实载体。她决心改变,原本不多的午休时间全部花在了被子上,用7斤重的马札一遍遍压,拿电熨斗一遍遍熨,一周后她的被子再登大屏幕,不过这一次是“光荣榜”。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形式多元的理论教育中,一团火正在点燃。

猛火淬钢,在实战实训中锻造战斗队

“在集训队,每个人都回归普通一兵,按照一日生活制度全面融入部队环境。身上的兵味浓了,对学员生活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第二批参训学员电子对抗学院副教授卢灿举说。

从清晨到夜晚,从烈日炎炎到寒风溯溯,来自不同校区、不同岗位的参训学员汇聚一堂,开启一场长达一个多月的“沉浸式”集训。

上了训练场就要当好排头兵。在第三批集训队伍中,年龄跨度上至53下至25,但无一人降低标准,队列、战术、体能……他们在细节处锤炼作风养成,用心体悟令行禁止,不断蜕变成长,塑造出军队人员的好样子。

科学组训让许多人的军事技能和军事体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于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宋伊萍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场雨中的3000米测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她的脸上满是笑容,这比她初来时提升了整整两分钟。

刻苦训练带来的是喜人成效。大家的皮肤黑了,脊背直了,眼神中有了刚毅的光。系统工程学院副教授周文刚得知参训消息时有些担忧,“平时很少搞高强度训练,这次集训能不能坚持住?”随着训练循序渐进展开,他发现很多时候只是“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的问题,集训结束时,他在心得体会中写道:“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训以致用,在岗位沉淀中当好战斗员

不少参训人员返岗后发现,集训产生的“化学反应”正悄然发生……

从训练场到课堂,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助教刘青松最大的感受是“军味”变浓了。集训中,骨干们手把手教他做动作、下口令,而今在他的课堂上,集合整队、科目下达、敬礼报告、小结讲评,每一个环节都更加规范。

集训期间,教学科研不断线,许多在原单位承担重点工作任务的文职人员在出发前备齐了电脑、书籍和资料。学习室里,常常能看到他们点灯奋战的身影。

“一日生活制度安排得满满当当,只有利用午休和晚上熄灯后的时间来推进工作。而我们的学员也一样,常常需要辗转于教室、学习室与训练场。”回到讲台后,理学院实验师罗剑适时调整课堂设计,更加注重在学员容易疲劳的时段,组织小组研讨与动手实操,调动听课积极性。接到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通知后,他主动靠前了解学员情况,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指导他们进行创新实践。

长沙、南京、武汉、合肥、西安,从一线教员到机关干部,从新同志到老同志,回到工作岗位的他们,都在岗位实践与工作探索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金刚经”,许多参训学员表示,比起这些收获,“那些苦,都不值一提。”

使命催征,只争朝夕。清晨的朝霞中似乎正显现出一幅美丽图景:在步音一致的养成大道上,一支战斗力满格的高素质“孔雀蓝”队伍正阔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