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大
一张纸 一盏灯 一群人
发布日期:2022-10-13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访问量:

青春应该是多彩的,但如果偏要为我的青春定义一种颜色的话,那一定是绿色,这是迷彩的颜色,是军营的颜色,也是奋斗的底色。在融入这抹绿色过程中,一张纸、一盏灯和一群人的故事在我的青春里留下了深刻印记,是它们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一张纸,写下对未来的期许。

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新训时,我的满腔热血逐渐被消磨掉,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当兵,内心的迷茫曾一度让我对军营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我没有选择向任何人倾诉,但这种执拗加剧了我的困惑和无助。

直到在一次教育课上,看到视频中19岁的王建川在南疆边境战场上写下的跟妈妈诀别的那首诗:我已经懂得了“战士”的含义/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我心头一颤,眼眶红了,一名战士冲锋的身影与一位母亲的深情凝望在我的脑海中若隐若现,军人与使命共生,与使命同在,也因使命而光荣,那一刻,我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

有时候人的成长就像初春枝头嫩绿的新芽,抽芽就发生在那一瞬间。新训结束后,队里组织我们写一封信——致五年后的自己,望着那张薄薄的信纸,我已不再迷茫。我在信中这样写道:你好,五年后的自己,我相信这时候你已经明白了“军人”二字的含义,军营有着自己的“风花雪月”,军人有着独特的“星辰大海”,希望你能够一直牢记自己的使命,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和国军官。

一盏灯,照亮追梦之路。

熄灯号已吹响,我仍坐在电脑前。此时窗外一片寂静,这是一天中最自由的时光,疲惫通通消散,只剩下用文字编织梦想所带来的快乐。

回望最初,我也是带着对“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的向往选择了军校,但不适应和与战友们的差距让我找不到归属感。新训期间,队里组织了一次征文活动,我把迷茫与困惑投诸笔端,没想到却获得了肯定,教导员的鼓励犹如暖阳,从我快关上的门里照进来,从那时起,写作的种子悄然埋进了我心里。

选择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选择与孤独同行,很多时候,学习室里只剩下一盏灯与我为伴,暖黄色的灯光下,敲打键盘的声音让我的内心倍感充实。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我也明白这是一条不好走的路,要想坚持下去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挑灯夜战与文字为伴成为了我生活的常态。

我很庆幸能够喜欢上文字,用写作来沉淀自己。写作于我,早已不再是“功利的追求”,而是心中的梦想,它在我孤独无助之时,打开了一扇门,让我明白平凡的人也能拥有书写梦想的权力。落笔会生花,笔落终成梦,心中埋下的种子现已生根发芽,我会继续用汗水去浇灌它,希望有一天,它能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

一群人,守护清澈的爱。

“边关”是孤独、艰苦的代名词,却有一代代边防军人驻守在这里,一次次用脚步丈量国境线,守护着祖国的万家灯火,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一最美誓言。

《英雄屹立喀喇昆仑》这篇新闻通讯让我明白了原来和平时期祖国的边境斗争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才理解了“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内涵,也更加懂得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勇敢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后来,一部名为《重逢》的微电影刷爆了我的朋友圈,看到最后,我才发现里面讲的是烈士肖思远的故事。从头到尾,我一直在想短片为什么取名叫《重逢》,看到结尾我才发现,这重逢是灵魂的相遇,是使命的传承,是当代军人与革命先烈崇高精神的重逢,这场重逢跨越时间,翻越山海。

那天夜里,我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个短片,并在下面写道:和平的环境下有人默默牺牲,祥和的日子里有人承担着如山的使命,平凡的岗位也是守护幸福安宁的战位。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他们,让我看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身上的忠诚与奉献,我感觉自己肩上扛起的使命越来越重,决心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新征程上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