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大
一位维和教员的和平使命
发布日期:2022-01-13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 陈思 张晨露 邱烽 访问量:

晌午,烈日当空。“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任务区内,一位身着迷彩的中国军人,紧盯演练方向,眉头紧锁,正为一个用词的准确与导演组较劲。他是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陆建新。    

从较早出国维和的军人,到担任非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南战区副司令兼参谋长;从普通外语教员,到联合国维和教官储备库核心成员;从赴海外担任维和教官第一人,到牵头承担我军首部维和白皮书《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陆建新在维和路上风雨无阻,砥砺前行。

从“战场”走上“讲台”

他当“开路先锋”

听过陆建新课的人,都会夸赞他“气场十足”,这份底气,来自他多次“跨国授课”,更来自他三次维和的实战经历。    

1997年,曾是英语教员的陆建新,在西撒哈拉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回国后担任维和教官。他信心满满,将自己所见所学倾囊相授。不久后,他再次走出国门,奔赴中东,然而这一次却让他“不淡定”了。  

中东的动荡与西撒哈拉的平静截然不同,时值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时局敏感,仿佛一点零星炮火都能引发海啸。这次回国,本应经验更足的他,“反而不敢讲了。”

有多少个任务区就有多少种面貌,陆建新感到了“本领恐慌”,他返身书海查找资料,将当时联合国的50次维和行动从头到尾细读、研究,找共性、摸规律。    

沉淀过后,陆建新的课讲得更好了。他将经历与理论结合,力争将每堂课都打造成精品。  

“不是扮酷,到了那,你也一定会时刻穿着这双笨重的大家伙。”陆建新一边说,一边指向脚上的作战靴。在非洲与毒蛇“斗智斗勇”的经历,让课堂时而放松、时而紧张,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2014年,一次国际班授课后,一位瑞士军官追上陆建新,递出一把崭新的瑞士军刀,“感谢您!这门课,您足足讲了两个小时,使我们理解了维和行动半个多世纪来的风雨历程。”三年后,瑞士首次邀请中国人担任教官,受邀者正是陆建新。  

“伴随军队‘走出去’的步伐,在陆教授带动下,我们的足迹已遍布阿根廷、法国、德国等数十个国家。”该院维和中心主任蔡辉说。

从“嘉宾”变身“东道主”

他创“中国品牌”

“在维和培训的国际舞台上,长期没有中国的一席之地,这与我国常任理事国、主要出兵国和经费贡献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长期出国授课,让陆建新有了危机感。  

“必须取得突破!”得到院领导支持后,他将思考写进报告:我们也要办国际性的培训班,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2013年5月,我军决定举办首期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国际培训班,任务交给陆建新,要求4个月完成所有教学准备,次年第二期培训班就要接受联合国的认证考察。    

任务一开始便进入了“倒计时”,陆建新带领团队黑白颠倒、没日没夜地干。“‘国际班’一定要有实战环节!”千头万绪之时,陆建新再次“加码”。但模拟冲突背景和环境的综合演练,此前从未开展过,手头资料一片空白。    

“前面没有路,我们就自己走出一条路!”2013年8月中旬起,他们进驻维和中心。白天找场地、搭设器材,晚上加班写教案、推演方案,每天都在冲刺。

为了找到英语流利的“武装分子”,陆建新同年轻教员一起探讨,从服装、道具,到语气、动作,都亲自指导示范。为了寻觅合适场地,他开车在怀柔郊野一圈圈转,大小山坳走了个遍。  

“不能给中国人丢脸!”第二年,他们进一步丰富训练内容,优化训练方法,一举通过联合国认证。国际维和培训领域终于有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    

从“新教材”到“白皮书”

他不负“维和使命”

陆建新与维和“缘来已久”。1998年,他从英语专业转型进入维和教研室,敏锐发现:“90年代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发展变化非常快,我们使用的却还是老教材。”他先后撰写了《维和行动概论》和《国际维和学》,奠定学科基础,填补国内空白。

对维和军官来讲,英语是“第一道坎”。任务区的英语五花八门,仿佛“听天书”,为此,陆建新和团队一起搜罗各国口语录音,帮助学员提炼听说技巧,形成“维和英语”专业教材。

2020年9月18日上午10时,是陆建新的“高光时刻”。中国政府发布的首部维和专题型白皮书——《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正式对外发布。那一刻,他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我们没有辜负军委交付的使命!”

时针拨回2019年底,受领任务的陆建新在荣幸之余更感责任之重。维和行动三原则中,是保持公正还是中立?我们参加的维和任务到底是多少个?每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心力。  

这大半年里,团队所有人全力以赴,查阅了数十万字的资料,观看了数千小时视频。一遍遍推翻重写,前后易稿十几次,终于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来的历程、实践和贡献完全呈现在世界面前。

而今,年过半百的陆建新依然冲锋在任务一线,于他而言,对和平的向往不停,脚步就不会停。头戴和平蓝,身着迷彩绿,臂配中国红,这是他永远热爱的“三原色”。


短评

奋战不松劲斗志更昂扬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王京武

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军校教员肩负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陆建新耕耘于国际维和培训领域三十余年,他坚守为战育人使命,精心打磨授课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使培养的学员同国际维和战场精准对接;他紧盯国际维和教学理论与实践前沿,3次出国执行维和任务,打造国际维和培训中国品牌;他创新实战化教学组训模式,创新开展维和综合演练,打造联合国认证实践性教学品牌。

从外语教员到国际维和教员,从大学课堂到国际讲台,陆建新奋战不松劲,斗志更昂扬,彰显了科大人的国际担当。军校教员要像陆建新一样,坚持以战领教,为战抓教,为培养更多优秀军事人才而努力奋斗!